按監測目標的不同,環境監測市場可以分為環境質量監測市場和污染源監測市場。環境質量監測的監測對象包括空氣質量監測、水質監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質量監測和噪聲監測等;污染源監測的監測對象包括廢污水監測、廢氣監測等。
環境監測業務需求持續增長,環境監測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一批企業的成長。行業競爭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常規顆粒物監測儀器、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系統、污染源監測系統以及激光雷達立體探測系列產品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國內已有一批企業能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系統,市場應用和需求以國產產品為主。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最新數據,通過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產品質量監督監測中心檢測合格的產品目錄中,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生產企業共有15家,水質九參數監測系統共有8家,常規污染源煙氣監測系統共有68家。
上海力皇LH1900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系統
上海力皇LH-1900 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系統采用先進的全程伴熱預處理+在線色譜技術+火焰離子檢測法(FID),主要應用于對各種工業污染源排放有機物的實時監測,本系列在線氣相色譜分析儀采用國際先進技術,性能穩定可靠,自動化程度高,檢測范圍寬,能夠測量 VOCS、總烴(THC)、非甲烷總烴(NMHC)、苯及苯系物等多項參數,對 VOCS 的濃度和排放率進行連續、實時地跟蹤監控,并將所有的監測參數傳輸至工控機軟件和用戶 DCS 系統,可通過數采儀與環保部門的數據系統通訊。系統設備放置在分析小屋內,操作和維護方便,具有現場數據實時傳送、遠程故障診斷等功能,實現了工作現場的無人值守。整套系統結構簡單,模塊化設計,穩定性強,運行成本低。
2、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設計的環境監測綜合解決方案、環境監測數據采集軟件、分析應用軟件、綜合管理平臺軟件等以國內企業為主,這類項目一般都輔以環境監測設備的運行維護和數據服務。
3、環境監測運行維護和數據服務項目,目前完全由國內企業承擔,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項目2019年-2021年度由7家公司承擔,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維護項目2018年-2020年度由13家公司承擔,這些公司均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
4、環境監測中大氣VOCS、重金屬、顆粒物組分等儀器和系統,目前以國外進口設備為主,國內企業一般進行設備采購、系統集成、軟件開發、運行維護和數據分析。此外,環境監測儀器產業中部分關鍵元器件、集成電路、模組激光器和探測器等還依賴進口,國產部件還有一定的差距。
1、政策扶持
國務院《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明確要求:鼓勵國內科研部門和相關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推進監測儀器設備國產化;在滿足需求的條件下優先使用國產設備,促進國產監測儀器產業發展。
2、需求穩定
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3、技術進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相繼成熟,儀器儀表行業也迎來更加快速、健康的發展。一方面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儀器儀表行業技術進步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行業向高精尖及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相關設備更新換代會進一步加速;另一方面,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也會推動儀器儀表行業產品在更大范圍內得到運用,進一步擴大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行業技術進步拓展了應用領域,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1、技術與人才短板
儀器儀表行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的發展依賴于技術進步;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在技術人才、技術經驗還是研發設備等方面,國內企業目前都相對落后。
2、部分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
儀器儀表行業上游硬件行業多為技術密集型企業,市場大多被德國西門子、瑞士ABB、美國賽默飛世爾等外資企業占領;部分核心部件,如分析模組和傳感器,國外公司還處于壟斷地位,部分核心部件依賴進口,擠壓行業利潤。
1、環境監測系統呈現智能化、網格化融合發展趨勢
根據2017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環保裝備龍頭企業向系統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調試維護、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商發展。引導環保裝備制造與互聯網、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提升制造型企業服務能力和投融資能力。
2018年8月,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要求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網格,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篩選出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管。
每月對熱點網格進行綜合評估,選出各城市PM2.5月均濃度最高、同比去年PM2.5濃度改善情況最差、環比上月改善情況最差的三類熱點網格作為預警網格,進行通報。2018年10月前實施范圍為“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個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從而實現對重點區域的熱點網格監管的全覆蓋。
與點狀監控有所不同,網格化監控采用最新的小型化、微型化組合監測技術,以“全面布點、全面聯網”為宗旨,通過大范圍、高密度“網格組合布點”,結合立體監測、移動監測等,形成覆蓋整個區域的在線監控網格,為科學治霾、精準治污提供決策依據,大幅提高治霾的工作效能,推動大氣質量持續改善。
2、環境監測設備向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方面發展
根據2017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在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領域,重點研發污染源水質聚類分析,水質毒性監測,石化、化工園區大氣污染多參數連續監測與預警,生物監測及多目標物同步監測,以及應急環境監測等技術裝備。
重點推廣污染物現場快速監測、揮發性有機物、氨、重金屬、三氧化硫(SO3)等多參數多污染物連續監測,車載、機載和星載等區域化、網格化環境監測技術裝備,以及農田土壤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快速檢測、診斷等技術裝備。環境監測儀器向高質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動化、系統化和智能化方面發展。
3、大氣環境綜合立體監測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的覆蓋全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仍存在部門間環境監測網絡規劃布局不統一、技術規范及評價方法不統一、數據缺乏可比性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為此,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進“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近年來,日新月異的激光/光譜技術促進了大氣立體監測技術的發展,以光學探測和光譜數據解析為核心的各種立體監測技術以高靈敏度、高分辨率、高選擇性、多組分以及實時等優勢在大氣、環境、氣象、空間、遙感以及軍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通過光與大氣中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吸收、散射、反射等過程,形成了多種探測技術,實現了對大氣痕量氣體、大氣氣溶膠、溫室氣體、大氣風場、水汽、溫度以及多種大氣污染成分的快速、實時探測,并通過光波的遙感特性,在地基、車載、機載及星載多平臺上對大氣多種成分、大氣參數進行多維度的探測。
4、環境監測社會化趨勢明顯
“加快轉變政府環境監測職能,創新環境監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是國家深化環境監測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環境監測社會化是轉變政府職能的迫切需要,政府將部分環境監測公共服務從直接提供轉為購買服務,有利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切實降低行政成本,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
此外,環境監測領域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的創新,也催生出環境監測領域的投融資方式的改變,以政府購買數據服務、PPP模式等提供服務,為社會資本進入環境監測市場,更快地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開展監測數據輔助決策打開了通道。
上海力皇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VOCs有機廢氣治理、煙氣脫硫脫硝除塵、VOCs在線監測系統的環保公司,公司集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工程總包及設施運營為一體的創新企業。公司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在行業擁有豐富的經驗并取得多項技術專利,與同濟大學等多所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是華東理工產學研實習基地,我們針對客戶需求和實際情況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專業治理綜合解決方案。